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胎记 > 鲜红斑痣 >

鲜红斑痣

发布时间:2022-09-30

  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又称为“葡萄酒样痣”,俗称“红胎记”,由发育畸形的毛细血管组成,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颜面部、颈部,也可见于身体其它部位。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淡红、暗红斑片。

 

 

流行病学

 

鲜红斑痣是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后天性者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期。

 

疾病类型

 

鲜红斑痣按其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位型鲜红斑痣、侧位型鲜红斑痣。

 

中位型鲜红斑痣

 

位于枕部(后脑部)和面中部

 

皮损一般不高出皮面,部分患者皮疹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淡或消退但终身不退者也不少见。

 

侧位型鲜红斑痣

 

位于面部的一侧。

 

终生持续存在,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其颜色逐渐加深,皮损可高出皮面或形成结节,可伴发其他血管畸形。

 

病因

 

迄今为止鲜红斑痣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血管、细胞因子、基因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神经因素

 

鲜红斑痣易出现在三叉神经、颈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区域,提示鲜红斑痣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神经因素有关。

 

血管因素

 

鲜红斑痣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但其上的表皮正常。有研究显示血管扩张可能与血管失去周围的支持结构有关。

 

细胞因子因素

 

正常血管的生成需要生长因子的调控,研究发现,鲜红斑痣血管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都增加。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也可以引起鲜红斑痣。

 

但是依据目前资料,尚不能证实这些细胞因子的异常变化是鲜红斑痣的病因,还是鲜红斑痣发展过程中的代偿性结果,或者是神经血管异常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生理学的改变。

 

基因因素

 

鲜红斑痣大部分是散发的,但也有一些表现为家族聚集性。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考虑鲜红斑痣也是一种遗传病。

 

诱发因素

 

对获得性鲜红斑痣来说,外伤是最常见的诱因。

 

症状

 

鲜红斑痣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淡红或暗红色斑片,部分患者的皮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表现为颜色加深、皮损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多位于面部、颈部和头皮,易出现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大多为单侧,偶尔为双侧。

 

皮损特点

 

主要表现为淡红、暗红或淡蓝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不高于皮肤。斑片大小不一,大的可扩展到一侧面部或越过面中部到对侧。用手指按压时斑片部分或完全褪色,解除压力后,立即恢复原有的色泽和大小。

 

病变部位的颜色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深,逐渐隆起高出皮肤,甚至部分患者皮损增厚,形成结节。

 

就医

 

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头颈部或身体其它任何部位出现淡红、暗红斑片,尤其是头面部皮损,影响容貌时建议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指征

 

新生儿头面部或其它部位出现淡红、暗红斑片

 

皮损随着生长不断增大、颜色逐渐加深、高出皮肤

 

患者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片

 

伴随软组织及骨肥大、脑血管畸形及虹膜或脉络膜血管畸形。

 

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有异常皮损但无法确诊者,医生可能会切取一小部分没有经过治疗、具有代表性的皮损,经过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上、中部有扩张的毛细血管群及成熟的内皮细胞,随年龄增长,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增加,可扩展至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鉴别诊断

 

该疾病一般临床诊断明确,如果有复杂情况,须经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判断。

 

影响治疗因素

 

开始治疗时的年龄、皮损部位、范围、颜色、血管情况、选择的参数、治疗次数、间隔时间等均可影响治疗的效果

 

年龄因素儿童病变血管表浅、丰富,皮损相对面积小,效果较成人好。现普遍认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建议1岁以内开始治疗。

 

部位及治疗次数即使相同年龄段的患者,不同部位达到相同的清除率所需治疗也次数不同。面颈部、胸部治疗效果优于四肢、腹部、背部,侧面部治疗效果优于面中部、眼眶周围、嘴唇四周,治疗效果随次数增多而增加。

 

病变部位颜色:病变血管深度与密度、管径大小与疗效相关。通常细而深的血管呈粉红色,粗而深的血管呈紫红色,粗而浅的血管呈鲜红色。一般情况下,鲜红色病变的治疗效果比粉红色和紫红色要好,结节增厚型效果最差。

 

预后

 

鲜红斑痣如果在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可使皮损得到80%~90%的改善,同时可避免和减少一些不良影响,如局部皮肤增厚、组织结构畸形、心理障碍等。

 

日常

 

鲜红斑痣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激光及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愈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应注意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鲜红斑痣可发生在面部,可影响容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使之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患者家属应多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体贴、关心、尊重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效果不私自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治疗后适量体育活动

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需要外出者,应提前30分钟涂抹具有防晒、修复作用的合适的医用护肤品,外出时使用遮阳伞遮挡阳光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若治疗后皮损未完全消除,可使用接近肤色的化妆品进行遮盖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

治疗后如有疼痛出现,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间断进行冷敷。

 

日常病情监测

 

应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如皮损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扩大、发展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接受治疗的患者,应监测伤口情况,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表现。

 

特殊注意事项

 

不要相信庸医敷药外治,防止造成出血感染甚至毁容的严重后果

接受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

 

预防

 

鲜红斑痣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1. 上一篇:皮脂腺痣
  2. 下一篇:伊藤痣